
关于读书的散文
关于读书的散文1我记得小时候,父亲爱看中国古典小说《三侠五义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老残游记》、《蜃楼志》……也看《希腊神话》。哥哥喜欢看武侠小说,如:《绝代双骄》、《绝招与毒手》、《神雕侠侣》、也看西方小说如: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》、《日戈瓦医生》……我喜欢看小人书《杨家将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霍元甲》、《陈真》。《希腊神话》里坦胸露臂驾战车飞驰的战神,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。有一次,邻居借《西游记》给我看,我看到一半,他要求我到山地里帮他拔胡芋藤,否则把书收回,我只得乖乖就范。虽然为看一本小人书为他干半下午的活,但书中“孙悟空面见如来”的栩栩如生的画面,让我大开眼界,用现在的话说是“脑洞大开”,影响深远。
小时候我家里穷,受邻居们鄙视,心里自卑,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不如待在家里看书。有时候,伙伴们拉我出去玩,我恢复爱玩的天性,高兴跟他们出门,没走多远,祖母就出现在我身后,一把拽着我的手说道:“你的大腿没有人家胳臂粗,你还好意思跟他们玩”。我心生怨怼,闷闷不乐地在屋里发呆,祖母走到我身边,又叨唠她的故事:“我娘家村里,有户姓杨的人家特别穷,他家儿子喜欢读书,每天在家苦读书籍。有年元宵节,他家对面的家族祠堂里,出灯、舞狮子,几乎全村人都去看热闹,他依旧坐在家里看书。后来,考中进士,做了大官,风风光光地回家,回馈桑梓,做了不少好事,受人爱戴。”
在祖母的熏陶下,我不再外出和同龄人做游戏打闹,而是沉浸在文字中。久而久之,伙伴们也不再来自找没趣。他们享受他们游戏的欢乐。我独自享受读书的乐趣。记得在《金瓶梅》续书《金屋梦》读到里“金谷园中春草生”,我像着了魔似的喜欢,在颓败的金谷园中春草复生,是何种美丽的画面,这句具有颓废之美的诗,像一个魔咒,套住了我心,从此不忘。也许是中了书的毒,我竟然神经质地认为自己与众不同。同龄人都爱动,爱热闹;而我爱静,爱胡思乱想。别人什么玩的都会,我什么玩的都不行。
四五年级时,我被梁羽生小说里的一句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(王维)”,迷昏了,爱上武侠小说。我和非常聪慧的同学龙,各取名号,发誓一起写武侠小说。 但是真动笔,自己写不出一个字,写小说的计划不了了之。
初中时,有一次写作文《我的一天》,我洋洋洒洒地写了八节,大约有三千字,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读了前三节后,觉得太长浪费课堂时间,中途戛然而止,惹得同学们齐声呐喊“再读!再读”。那一刻,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。那是我第一次感觉自己有点用处。文字带来的乐趣弥漫在我心间,化成一个美丽的梦想。于是,我的生活多了一份憧憬,多了一股力量,多了一份美好。
梦想像一杯美酒,每一个拥有梦想的人,都在迷醉的快乐状态。
我的少年时代悲惨的事接连发生,痛苦接替而来,但另一方面,因为读书和幻想,我又是快乐而充满希望的。
至今,想起那段满怀憧憬的青涩时光、那些怀着美好心情观察世界、站在高处瞭望远方的情景,觉得它们在我人生的道路上依然在熠熠生辉。
离开学校,走上社会,投入世俗的洪流之中,我在无聊的时候,曾经一度还看书打发时间。可是,当我学徒期满,开始做工创业时,由于我的周围人都讨厌书呆子,他们每天都是泡在麻将里,在一起吃吃喝喝,为了融入他们,取得成就,我不得不放弃看书的爱好,混入他们当中去,打牌,吃喝,按摩。
虽然,我在婚后一段无所事事的时间里,埋头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市里的晚报上。但还是跟书拉开了距离。生活越来越忙碌,无暇看书,也无心情看书。
这么一晃就是十五年,浑浑噩噩,无奈地看着时光流逝,生命逐渐老去,身边的亲友一个一个地远去,心里堆积了太多的故事;淤积着太多情感;每次的生离死别,都震颤着我心,引起无限的感慨。这些东西在我心里闹腾着,始终在心里冲撞着,要飞出来,要宣泄出来。但是怎么让它出来呢?
唯有写作。
我的心头,常常闪过莫名的情绪、莫名的光亮、莫名的芬芳,我想抓住它,捕捉它,却怎么也抓不住、捕不到。当我试图提笔描述这种心理时,觉得意枯词穷。于是,我只得求助于书籍。
如今,我又开始读书。沉醉在文字之中。
一开始,我认为书如山似海,充其量我这一生连世界最经典的书籍都读不完,我只能读优秀文章的汇集本,读精华文章,所以我买的书都是《最美的散文》、《最美的短篇小说》、《最美的诗歌》之类的。而现在我觉得我必须认真读大师的书,而且尽量全读重复读,比方说读诗,最好读波德莱尔的《恶之花》和《巴黎的忧郁》;读小说就读劳伦斯的,如《虹》、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》、《恋爱中的女人》,还有他的短篇小说集;陀斯绥耶夫斯基的所有小说也值得潜心读;哲学著作中国的,读周国平的,外国的,读叔本华和尼采,他们的文字好读好懂,而且他们激情四射,写的文采飞扬,不但能获得感悟,愉悦,有时甚至有种力量在身体里激活的快感。
最近几天,我开始像初中时代语文老师教导我的那样,在文字下面写下自己的领悟或者读后感。醉心于这种读书方式时,我内心感到在不断收获的兴奋和狂喜当中,内心又充满着少年时代曾有过的梦想。仿佛又是个青葱少年。浸淫在书中,感觉不到时光流逝,心仿佛停在永恒之中,享受着快乐。这是一种非常幸福的状态。
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来源于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当中摆动的核心思想,得不到,痛苦;得到,瞬间就会无聊。但是,人在做自己爱好的事时,是愉悦的,它既不在无聊中也不在痛苦中。而且梦想是离死亡的恐惧最远的地方。所以读书是一件最值得做的事,也是可以保持幸福到老的一件事。
关于读书的散文2书,是人类进步的阶梯,知识的宝库。当你捧起一本书,轻轻地翻开,知识的芳香扑鼻而来。你便会发现:你已经推开知识宝库的大门,正在一点点的汲取书本的营养,这些营养来到你的大脑,点亮你的智慧。
书,是智慧之门的钥匙。当你自由自在的漫步在书的世界里,边走边取书中的精华,真好比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,在一片结满果子的林子中,一会儿尝尝这个果子,一会儿咬咬那个,好不快乐!
书,是知识的小船。驾这艘小船,远航在知识的海洋中,路途中碰到的奥秘,会让你惊喜不已。还有海洋宝藏,它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,发现它更会让你受益终生。
书,是普照我们的阳光。生活里没有阳光,也就没有了温暖。书把阳光的种子撒向我们的心田,不仅生出了文化知识,而且生出了文明礼仪。当班里的同学有困难时,我热情的给予了帮助;坐公交车时,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上车,我会主动上前搀扶、让座,还有……。生活中的阳光给予了我们温暖,又使我们把温暖传递。书中的阳光,会照亮我们的心灵,又会滋养我们的大脑,生活中的阳光不能没有,不然,就没有了温暖与光明,书中的阳光更不能没有,要不然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冰冷,没有爱心与善良……。
从书本中,我不仅获取了文化知识,还找到了疑难的答案,更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。最重要的是 ……此处隐藏5144个字……无邪;《史记》,教会我兴衰荣辱,朝代变迁……每本书,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,承载着礼貌的成果,传递着文化的薪火。
那里我个性要提的李清照,她出生官宦之家,书香门第的资本令她饱读诗书,此时少女时期的“争渡,争渡!惊起一滩鸥鹭”和少妇时期的“人比黄花瘦”令她如梅花般独树一帜,在那特殊的年代傲然而立。也如同梅花一样,她的风华就是在严寒时才爆发得令人眩目。忧国忧民的“怎一个愁字了得”和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由一个弱女子创作而出,梅花的绝世风华不言而喻。李清照十分幸运,正因家庭和丈夫的宽容,她拥了那个时代许多女子不曾拥有的自由————读书。长年累月的厚积,孕育出惊世才情,风云际会之时,最终史上留名,白纸黑字,记载了她的绝代风华。
关于读书的散文9最是春日好读书。
读人心不如读诗书,读心使人疲惫,读书使人明智。春日迟迟,该是最好的读书时候,万物向生,蓬勃成长,心灵也会随之健康清透。若此,常读书,读自然,胜于与任何人或事务的无奈纠缠。
读书不是逃避,是心的沉稳,与安静。
常常发现,我们厌恶的人却被别人喜欢着,欣赏着,这也无可纠结。我们看到的是此人恶的一面,别人看到的是此人善的一面,不是我们过于挑剔,只是,人各有因缘际会,我们只是恰巧逢到了他人恶的一瞬间。
所以,也无需去四处证明他人的恶。不去理会,淡泊相处,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。
这个年纪,已不是读励志或心灵鸡汤的年纪了。读书,该读些轻松或清新的小字,或是去读小说和乡土文字。经历了人生坎坷,此时最需给自己的心灵打打补丁,最好的补丁不是华丽的丝绸,而且纯棉的布匹。
我们可以一边缝补,一边存在。许久之后,存在就是对亲人对朋友的最好礼物。
读了自然还远远不够,我们要学会去画自然。内心清澈的人适合画水墨,常怀愁郁的人最好画山水,欢喜之人适合画简约,稳重之人适合画跳跃。
懂得自己的有和缺,才是生存智慧。
读书可以读到爱情,却不可以读到色情。读爱情的时候,内心要谦恭,要热忱,要相信。这世间,爱情的相遇是最美好的,而爱情上升为色情是悲哀的。但,若是遇到最好的爱情,因了这最好而有了长久的色情,也请不要指责。
爱情有时很调皮,喜欢捉迷藏,喜欢制造悲剧,如何选择,还是交给自然与心性。
读书还会读到暴力,读到尘世里很阴暗的一面,请相信暴力的存在,也请看到暴力原是来自人内心的疯狂。这疯狂我们都会有,只是我们的底线或者尊严还没有被最后触及。人心向善,人心存恶,都属于正常。我们读到这一章节的时候,需要给自己的心上锁,看到恶,要清理恶,去除恶,消化恶。才是读书之道。
而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还可以催眠,是最好的安神药。
读书读累了,就去睡吧,恰如此时的我。
关于读书的散文10是书,演绎了华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;是书,造就了中华人民的幸福生活;是书,改变了我——一个懒惰,游手好闲的人。
以前的我,因为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,不愁吃,不愁穿,过“公主”般的生活,所有一切事情都是父母,老师,长辈帮我做好的,让我养成了一种惰性。我清楚的记得,在我上小学三年级时,我刚起床,妈妈就把衣服送到了我的床前,并帮我一件件地穿好。之后,才千叮咛万嘱咐地离开。过了一会儿,我发现妈妈少拿了一双袜子,便大声喊道:“妈,我的袜子呢!”“哦,来了!”妈妈像店小二一样随呼随到,根本用不我亲自动手。该吃早饭了,我只需施展一下“狮吼功”,一顿热气腾腾的早饭就“出炉”了。随后,妈妈又用“专车”送我上学……就这样懒散的过了一天又一天,我的心理便产生了一种很强的依赖性。但当我读了《鲁宾逊漂流记》这本书后,鲁滨逊那种强大的自理能力把我折服了。因为鲁滨逊当初是一个人上孤岛的,没有衣服、食物、生活用品。在巨大的困难面前,他并没有放弃,而是以顽强的毅力生存了下来,足以使我佩服地五体投地。因为我连碗筷都不会洗,更别谈要自己生存了。
读完《鲁宾逊漂流记》后,我就暗下决心,一定要向鲁宾逊学习,成为一个勤劳的人。可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”啊!这种事可不是耍耍嘴皮子就行的呀!于是,在接下来的几个寒暑假里,我都坚持每天洗一次碗,以此来让我变成一个勤劳的人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现在的我已不是以前一如既往的“小公主”了,变成了一个乐于劳动的人。现在,我不仅会洗碗筷,还会做许多家务,帮妈妈分担了很多!
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”这句话说的一点不错。书改变了我们,让我们进步。古话说得好: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”读书让我们从懒惰变得勤劳,从丑陋变得美丽,从笨拙变得聪明……可见,读书对我们是有多大的好处啊!
关于读书的散文11在日本不仅有食欲的秋天之说,也有读书的秋天的说法。
周日去中央图书馆帮女儿还书,而不是等女儿上完中文课一起去图书馆。就是担心女儿光借漫画回来看。过几日补习班有考试,这几日可不能让女儿迷上漫画书了。
在图书馆二楼的少年儿童图书室,一进去就看见了墙上装饰着秋日阅读周活动的宣传画。
既然来了,还是借几本少儿小说回家,等女儿考完试再看。女儿早已经远离了图画书,开始看少年小说了。这对提高语文的成绩是很有帮助的。
就在少儿读物的专柜前仔细翻看。虽然知道女儿可能不喜欢看。她一直不看我推荐的图书。喜欢随心所欲地。
但我最终还是借了一本关于学校生活的少年小说。我认女儿读了会有收获。可以影响女儿在学校的生活,解决一些同学之间的小矛盾等。给女儿的身心健康起到一些潜移默化的作用。
图书分得很详细。漫画、绘画和小说类,还有植物、科学实验、社会历史、手工等。
我在植物书刊一栏处,看见了招牌:秋天是结果的季节,看起来普通的小草也会结出宝石一般的果实。心中为图书馆的创意和管理叫好。
我在想,小孩子又何尝不是。看起来很普通、调皮的孩子,难保他长大后不会成为栋梁之材。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有无限的可能性和伸展性。
给小草一点生长的空间、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时间,等到收获的秋天了,难保没有硕果累累。孩子们就是国家未来的宝石呀!
中午去接下课的女儿,在等着爸爸开车来接的时候。我把自己借的书推荐给女儿看,女儿果然大叫:我才不要看这种书呢!为什么不借漫画书给我看?女儿生气地跑到旁边的书店里去了。
我以为女儿干等着,为了打发时间一定会翻看我推荐的书呢?没有想到女儿拒绝得这么干脆,挺让我生气的。
当我和女儿坐在车里去吃午饭时,女儿冷静了下来,把头靠在我的肩头。我的气也消了。在进麦当劳吃午饭时,我让女儿带上了这本书。
只有阅读起来,女儿看书的速度比我快多了。
其实,我可以不用口头上让女儿看什么书的。而是把希望女儿阅读的书,随意放在女儿的桌子上,女儿说不定就会主动看起来的。女儿常常就是自己从书架上翻出书来看的。
在了解孩子的心里后,再作打算才是聪明的妈妈。
把埋在深处的宝石挖出来,把它们擦亮成世间宝贝;把孩子的潜能挖出来,把他们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。